第539章(1 / 2)
因为按照天武皇帝的性格,他一定会惩治诸葛清,但是天武皇帝没有,这就是一个异常的信号。
希衡能猜到,实际掌权的人或许已经不是天武皇帝了。
不是天武皇帝的话,那很有可能就成了玉昭霁,因为他一直在和希衡通信,而且心情还很不错。
同时,玉昭霁其实一直认为白云法师是最值得注意的叛军,他和希衡之间,感情归感情,立场归立场,如果说现在掌权的人是玉昭霁,那么,他就会做出不宣扬吉妃之死,稳住诸葛清,掣肘希衡的事情来。
希衡只是有所猜测,但不知她已经将真相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田名和竹唤青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将这件事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那就是他们在下棋,但是,也许连对手都没看清楚。
和他们一起下棋的人,早就从天武皇帝变成了其余人?
田名沉吟:“法师的意思是,这个人的目的是掣肘我们,那名小兵,也许就是他故意派来,打入我们内部的人?”
竹唤青这时也道:“仔细想来,那个小兵说的话本就很值得深思,他的确说了一些真话,但是那些真话,我们找其余人问也能知道,我们再问他更深的消息时,他就说干爹没有告诉他,现在想想,那个干爹给他的一些信息,不也是为了取信于我们吗?”
田名仔细思索:“的确有这个可能性,但是,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也说得通。”
希衡说:“去仔细查查他就行了。”
这个大眼小兵如果真是细作,希衡就可以反利用这个细作了。
竹唤青自动请缨去查此事,田名倒是唉声叹气:“法师,是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田名现在深觉太险了,看来这个大眼小兵重情重义、至纯至孝的人设对应的就是他,如果他真的很喜欢他,一路提拔他,那可就危险了。
希衡仍然道:“田先生不必自责,先生乃是大才,这等小巧之计,一时疏忽也很正常。”
田名和竹唤青刚好互补。
希衡等在帐内,等着竹唤青回来,她也想看看,玉昭霁——诸葛玉到底要怎样对她?
之前玉昭霁来过几次信,说他们目的一致,让希衡和他一起合作,他不想和她成为敌人了,和她成为敌人的日子,实在是很苦。
现在看来,果然那时他就是在游说她,游说不成,他就想用其他的方法,让她和他合作。
这个人真是,既有热烈的情爱,又有冰冷的肃杀。
交锋二
竹唤青做事很卖力。
竹唤青比起田名来说,欠缺了许多,比如她的生活经验太少、阅历也很少,对于官场、对于政治都缺乏敏锐的把控,只有一种近乎天真的侠客般的感觉。
但她的优点也很鲜明,竹唤青做事快、风风火火,常常天马行空多出奇计,如果说田名是稳健的谋士,竹唤青就是狡黠的策士。
竹唤青到军中去转悠了一圈儿,和一些人士兵拉了家常,几句话的功夫,关于那位大眼小兵的身份,就已经全落在竹唤青的脑海里了。
竹唤青回希衡帐中去,她胸有成竹地禀报:“法师,那位小兵的确有问题。”
希衡问:“哦?”
竹唤青说:“我不过去军中走那么一圈儿,居然大多士兵都知道那个小兵有一个当太监的干爹。照理说,他生怕别人因为他干爹的身份嫌弃他的干爹,自该好好隐瞒此事才对,怎么会刻意宣扬呢?属下特意问过,是他自己说的干爹是太监,还是他们不小心看到的?军中人皆说这小兵心无城府,大大咧咧,自己将自己的背景捅了个底儿掉。”
竹唤青说到这里时,唇角漫起一丝冷冷的笑意。
“他能从京城一路来到萧郡,又投入军中,怎么可能是真大大咧咧?”
真正大大咧咧心无城府的人,怕是早就死在半路了。
能够在乱世走了这么长一段距离的人,别的不说,谨慎是一定的。
何况,白云法师的起义军本就和金麓王朝针尖对麦芒,他干爹曾是宫中的太监,他哪怕是个正常人,也该瞒好此消息才是,他刻意大着嘴巴宣扬,简直就像是刻意在说他自己重情重义,也是刻意在告诉希衡,他的干爹知道宫内的一些消息。
这个人的种种行径,就像是在告诉希衡:快来重用我啊。
田名有种被玩弄的愤怒,他愤然道:“真是岂有此理,法师,不若咱们现在就把他抓起来,严刑拷打,让他吐出他背后到底是谁?”
田名不敢想,如若这次他真的中招,一路提携那个大眼小兵,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损失。
烛火映照下,希衡眼中若有幽微的光芒。
她起身,动作潇然:“先派人盯着他即可,看还没有和他接头的人。无论是各个军中,还是各个城中,都不缺细作,尤其是我们近来扩张速度很快,更有利于这些细作改变形貌,混入我们内部,正好,我们现在可以根据他,顺藤摸瓜,再找到一些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