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3)
的话,说于众位“爱卿”!”
&esp;&esp;尾调上扬添了半分嘲弄,珠帘遮蔽陛下神情,众位大臣心里就宛若那昨日的阵阵鼓鸣。
&esp;&esp;“回陛下,草民状告会试主考官太子太傅韩大人,副官礼部尚书萧大人,吏部侍郎陆大人,三人中有人私售会试题目,还望陛下为天下学子做主!”
&esp;&esp;将早就排练了无数遍的话一一道来,姚策自知兹事体大,当真站于大殿之上还是难免惶恐。
&esp;&esp;“说吧!”
&esp;&esp;陛下不怒反笑语气依旧,底下的大臣却吓得接连跪了一地。
&esp;&esp;太子太傅韩济,年事已高,不日便可告老回乡,陛下念其半生还算有功,特指了差事,算作功绩,虽为主考官,实权甚少,却也有嫌疑。
&esp;&esp;因此他最先开口道:
&esp;&esp;“陛下明鉴,老臣绝无此心,且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绝不会行此恶行!”
&esp;&esp;他既出来,萧父并陆侍郎也跟着跪出来,高喊冤枉,只这里或真或假,就难以分辨了。
&esp;&esp;三人既出,又有大臣站出来说:
&esp;&esp;“陛下明鉴,这也不过是此学子一人所言,若无证据就处罚,怕寒了老臣之心。”
&esp;&esp;“好好好!证据是吧!那你且看看这是什么?!”
&esp;&esp;帝王怒,众大臣缄默不言。
&esp;&esp;先前三人找到的“证据”被裱于长轴之上,被扔到众大臣面前,发出沉闷的声响。
&esp;&esp;最前的韩济忙跪着去拾,打开,扫视而过,直吓得那卷轴又掉在地上,滚了几圈被其他大臣拾起,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esp;&esp;瘫倒在地的韩济,顾不了许多,他只知春闱昨日结束,众考生才被放出,酉时登闻鼓便响,姚策并无时间复述考题。
&esp;&esp;何况那纸卷已开始发黄且笔迹干涩,其上又有诸多褶皱,绝不是三四日之内所作。再说内容,自是与春闱试题无二。如此,泄题已是板上钉钉。
&esp;&esp;何况陛下发话,他等难逃其咎。
&esp;&esp;“陛下,老臣自知失职,还望陛下看在老臣半生为朝廷尽心尽力的份上,给老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esp;&esp;挣扎着,韩济试图挽回。
&esp;&esp;“韩老,莫非朕不给您机会,只是此事兹事体大,且您已有嫌疑,若由你主事恐难服众。”
&esp;&esp;故意拉长的语调,帝王心中已有人选。
&esp;&esp;“陛下,儿臣愿一试。”
&esp;&esp;“陛下,儿臣愿一试。”
&esp;&esp;异口同声的四皇子和六皇子,各站于大殿两侧,遥遥相望,那眼神如出一辙。
&esp;&esp;只二人互不相让,已隐隐各成一派。
&esp;&esp;作者有话说:
&esp;&esp;----------------------
&esp;&esp;1“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出自《孙子兵法》。大概意思就是说迅疾的流水之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水势强大;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
&esp;&esp;作者我回来了!!嘿嘿,从今天起每天更新一章,连更三天,大家久等了,爱你们。
&esp;&esp;第16章 科举舞弊案
&esp;&esp;调查舞弊案,指认罪犯,不过半日就抓了数十人,再过三日私售答案的陆侍郎就被顺藤摸瓜的查了出来,到此似乎就该结案,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esp;&esp;严刑拷打下,陆侍郎于近天明时招供,只说另有主谋,要面见四皇子才肯开口。
&esp;&esp;四皇子赶来,路上左右花费两三炷香的时间,这位陆侍郎却突然推翻先前的说辞,自己认罪画了押。
&esp;&esp;此时天已大亮,朝阳落于久经岁月痕迹明镜高悬的木牌匾上,声声威武伴随着短促而有节奏的木棍击打地面的咚咚声回响在室内空间,直到声音渐歇,四皇子落座拍案。
&esp;&esp;犯人边被拖于堂前。
&esp;&esp;“堂下犯人,你可知罪!”
&esp;&esp;跪于大堂内的男子两股战战,白衣囚服上满是干涸血迹,堂前有风,便有股尿骚味混潮湿腐烂的恶臭袭来,暖阳一照这味道更胜。
&esp;&esp;
↑返回顶部↑